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生撤离上海的条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留学生撤离上海的条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租界什么时候取消了?
上海法租界:1849年开辟。1900年小幅扩张。1914年大扩张:法新租界,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的住宅区。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上海英租界:1843年11月开辟。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1943年8月,历时近百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宣告结束。
如果全上海的外地人都离沪,上海将会变成什么样?
那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发生了,人民会体会到城市规划确实是为了户籍居民设计的,各种不属于上海的乱七八糟行业都可以搬走了,不属于上海的那些投资客都回老家了,上海人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了。换句话说,你们能不能赶紧走啊!尤其小编赶紧离去吧。
可以参考过年期间的情况啊!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了,街上几乎没什么人,诺大的上海,宛如一座空城。
早上没有早点买,因为卖早点的是外地人,人家回家过年了。可以去麦大叔和肯爷爷吃早饭,肯定人多得排长龙。
菜场没有卖菜的,因为卖菜的大多是外地人,人家回家过年了。就算有菜卖,也非常贵,因为物以稀为贵。
街上的出租车也少了,开车的大部分是外地人,人家回家过年了。当然上海人大部分都有车,可以自己开过去,但是每小时十几二十的停车费,要慎重考虑。
想坐在家里点外卖,就别想了。外卖小哥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人家回家过年了。而且经济实惠的饭店打多是外地人开的,高档饭店的服务员也是外地人,厨师可能也多是外地人……
万能的淘宝也帮不了你,因为快递小哥也是外地人,人家回家过年了。
只有在过年期间,诸多的不便,才能让高贵的上海人,想起外地人的好。如您所愿,如果以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日子……
如此高消费的大上海,就是你期望的上海吗?
看了半天,感觉各有各的道理,这样争论下去,不会有结果的,反而更加激化本地和外地的矛盾。我作为一个外地人,也就是有些人口中说的白完人,说说我自己的看法:1:我们作为外来人,如果我们说本地人排斥外地人,那我们先要搞清楚,原因在哪?本地人为什么排斥外地?是不是我们有些地方确实做的不妥?2:如果我们有做的不妥的地方,认识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积极改正,人无完人,都说入乡随俗,那我们进入上海这个所谓的乡,我们就得融入这个城市,而不是人在他乡,毅然我行我素。举个例子:10月分我舅舅第一次来上海,我带他去外滩玩,下车就吐了一口痰,我立马拿纸给擦了,告诉他不能随地吐痰原因,舅舅接下来一天都没再发生过。3:刚到上海时,一句上海话也听不懂,毫不夸张的说,比英语听力还吃力,几个月下来唯一听懂的一句上海话还是一句骂人的话。说实话在刚来上海前几年,我也觉得上海本地人排斥外地人,但是后来一个本地户籍客户告诉我,大概意思是:“足够强大的本地人,是不在乎你们来自哪里,真正有能力的外地人,也不会把“排斥外地人一说”放在心上,上海是一个充满竞争,而且很现实的城市,强者生存,弱者让位,如果你自己足够强大,何惧他人看法”。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4:说实话,行为规范这块,整体来说,确实是本地人做的好,但不是绝对,我们外来的还需要在整体上更进一步,所以我们于其听着“排斥外地人”一说不开心,还不如认清自己,改变自己,就好比A学生考了A+,B学生考了B+,A学生说B学生成绩差,那B学生不应该说A学生考了个A+就骄傲,看不起他,而是应该认清现状,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试追上甚至超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生撤离上海的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生撤离上海的条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