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圣彼得堡航大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圣彼得堡航大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有哪些优点?
苏联载机巡洋舰绝非是科技树点错的代表,说载机巡洋舰是科技树点错了的,可谓是对冷战局势和苏联海军发展状态及思路一无所知。苏联的载机巡洋舰,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可以搭载大量的超视距攻击导弹武器。
图为巴库号,他是基辅级的第四艘,他的前甲板堆积着大量的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一次可以齐射8枚。
这种军舰诞生的时候,美国海军除了鱼叉反舰导弹,就没有其他反舰导弹可用,而且当时美国海军航母的舰载机还没有装备空射反舰导弹,只能***用发射鱼雷和凌空投弹的方式进行反舰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苏俄载机巡洋舰使用导弹进行反舰攻击,使用垂直起降战斗机和苏33歼击机进行舰队防空,对敌人攻击机进行驱赶,并且利用远程防空导弹进行最终的防空杀伤,这一套体系非常先进。
苏33舰载机的使用,使得苏联海军可以有效应对美国海军新的F14舰载机。
当时,苏联海军率先在光荣级巡洋舰和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装备了射程80--100公里的防空导弹,也就是S300F系统直接上舰,使用48N6和5V55防空导弹,美国当时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还在装备倾斜发射臂发射方式的标准2防空导弹,当时美国还没有装备伯克级驱逐舰。不论是射程、发射速度、火力通道都不如苏联***系统。
苏联载机巡洋舰只不过是苏联点歪的科技树,特别是明斯克级载机巡洋舰。它的设计理念是携带大量的反舰导弹拥有强大的反舰火力,而且还能搭载固定翼和直身机,拥有航空反潜的能力。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好?听起来很厉害,其实非常鸡肋。而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苏联人第一个想出来的,第一个有这样的想法并付出实践的是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
也就是伊势级航空战列舰。由于中途岛海战的失利,日本人想将战列舰改造成航母,但是发现改造成本太大,所以只将后甲板的两门炮拆除改成飞行甲板,这样它即拥有航空力量又有8门主炮的强大反舰力量。但是由于由于飞行甲板太短,不能正常起降飞机,只能进行水上飞机起降,而这样能发挥主炮力量又不能发挥航空力量。所以其战绩只是充当了运输船而已。
注意舰尾的飞行甲板
而苏联明斯克级载机巡洋舰也有这样的问题,飞行甲板太短,不能正常起降固定翼舰载机,固定翼舰载机只能进行垂直起降,虽然也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但是排水量却高达4万多吨,但是战斗力却没有2万吨级的“武库舰”基洛夫级巡洋舰强。所以它看上去什么都能干,但是它干的肯定不如专业的军舰。所以明斯克级载机巡洋舰就将它的职能一分为二,喜欢反舰导弹的就搞出了基洛夫级巡洋舰,喜欢***就搞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也算回归正轨了。
由于使用垂直起降飞机,所以航程短,而且维护难度大,载弹量也小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是点歪科技树了,样样都能干样样都不行的标杆。不过要说它有什么优点,那就是独立作战性比较强。
苏联海军没有像美国那样的众多盟国及海外军事基地,想与美国在大洋上争霸就要建造符合国情的武器装备。站在冷战门槛上的苏联认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式就是第三次世界核大战,整个苏联国防政策,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苏联认为水面舰艇在未来的核大战中生存率太低,所以走了潜艇轰炸机的路线,有核弹用核弹,没核弹靠短时间内饱和攻击把美国航母战斗群送进海底。其水面舰艇主要任务就一个,掩护核潜艇进入发射阵位,其他时候兼顾封锁破交、防空反潜、反舰支援等任务。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就是这个战略的产物,因为它要对付的目标包括反潜巡逻机、反潜舰艇、潜艇、轰炸机等各类目标,所以自身装备的武器也就五花八门,不需要大量的舰艇编队就可以执行任务。
可以说,载机巡洋舰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它不是主流,但也是不容人忽视的存在。
苏联载机巡洋舰中最成功的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载机巡洋舰了,这个载机巡洋舰不是西方国家笑话苏联的***,而是苏联自己为发展***发明的名字。
在苏联时代由于苏联部分高层积极反对发展***,作为苏联海军又想拥有***,于是就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就是载机巡洋舰,苏联高层竟然同意发展这类的舰船。
苏联当时发展了一些列载机巡洋舰的,包括莫斯科级和基辅级,最成功的就是库兹涅佐夫号***了。实际上库兹涅佐夫还有一个姊妹瓦良格号,也就是今天中国海军辽宁号的前身。
载机巡洋舰就是***的另一种说法,包括直升机***到最后的固定翼舰载机海军母舰,所以说除了没有弹射器,性能上是不差的。可以搭载24架固定翼舰载机,另外还可以携带12架各种类型的直升机。
其实这个东西没啥优点,属于科技树点错的产物。硬要吹的话,只能说:结合了导弹巡洋舰的强大火力和***的载机攻击能力,所以这种舰型独立作战能力较强。只是这玩意儿在苏联越发展越不像话,慢慢倾向于“直升机航母”,最后干脆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航母。
海军历史上,有时候一些难以定义的中间型舰船通常就会成为两不像的结合体,比如“战列巡洋舰”、“防空驱逐舰”等等。所以“载机巡洋舰”也不算太特殊,况且苏联人更看重的是它们的导弹打击能力和反潜性能,而不是舰载机的制空权争夺问题。
在苏联海军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潜艇作战特别看重,连带着对反潜也非常上心。美苏两国的海洋交锋常常都是潜艇的互相渗透为主。所以苏联发展出“载机巡洋舰”主要还是为了围绕潜艇进行作战,它们被定义为“掩护潜艇冲进大洋,并反制潜艇”的东西。
所以,在对付潜艇方面,如果不考虑世界海军潮流的整体发展,载机巡洋舰算得上是个非常凶猛的反潜平台,其携带的大批量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对潜艇是个巨大的威胁,一艘船能顶上几艘驱逐舰的反潜能力。
***,按照苏军的“消耗概念”,载机巡洋舰并非战术的核心,它只是掩护潜艇出港的工具罢了,拼死用自己的载机和防空导弹、反舰导弹驱逐开那些不怀好意的敌船,依靠坚韧的体量来硬扛住那些攻击就行了,消耗掉了也无所谓,沉入大洋的核潜艇可以将一箩筐的核弹打到对方国土去。这种思维使得一艘明明拥有航母能力的大船,变成了挂边的小菜。
在苏联海军中,载机巡洋舰(航母)的作用是什么?
前苏联海军中,载机巡洋舰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反潜。
根据前苏联军队的定义,载机巡洋舰实际属于反潜巡洋舰,其特点是:搜索和消灭敌人的潜艇,载有反潜直升机以及其它搜索、攻击潜艇的器材。为了进行防空,自身还装备有防空导弹、火炮。
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自身具有强大的防空、反潜能力,同时又可以搭载反潜直升机乃至其他舰载机的军舰。
1123型
前苏联海军装备的第一型反潜巡洋舰是1164型,即著名的“莫斯科”级。
该型舰的设计极具特点,外观上看起来是十分生硬地将防空驱逐舰和***嫁接到了一起。舰体的前半部是一派导弹驱逐舰的面貌,布置了舰桥、烟囱、防空导弹等设施,舰体的后半部则是空旷的飞行甲板,可以搭载多达14架直升机。
该型舰的设计初衷,是根据当时苏联海军的特点,能够在没有太多***舰伴随的情况下,独自实施猎杀潜艇的作战,因而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立防空、反潜作战能力,主要的***想敌是在地中海活动的北约潜艇。
同型共建成2艘,分别是“莫斯科”号(1967年建成)和“列宁格勒”号(1968年建成)。
其主要的参数如下:
载机巡洋舰的任务包括:歼灭、驱赶和压制敌战略核潜艇,掩护己方战略核潜艇在堡垒海域的展开和发射活动(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最终必然会面临与美军特混编队的直接对抗)。
虽然也是搭载固定翼飞机以航空活动为主要任务的军舰,苏联语境下的载机巡洋舰更多的表现还是落在巡洋舰上。即使是1143.5也搭载了P-700重型反舰巡航导弹以及密度惊人的近程防空火力,更不用提之前的基辅级上在舰首甲板上密布的武器了。
1143.5之所以不再搭载远程防空武器并不是因为苏联人开始按照西方航母的思路去建造他们的“航母”,而是因为苏-33本身就是作为“可重复使用人操远程防空导弹发射平台”存在的。除此之外,载机巡洋舰上还有编制庞大的反潜直升机机队,这也是为了任务的需要。
在执行驱潜任务时,一般会以载机巡洋舰为编队领舰(当然这种任务其实更多是交给1123型反潜巡洋舰的),在数艘二级舰的配合下放飞反潜直升机对潜艇进行搜索,在发现目标后指挥编队内各舰对目标实施压制驱逐(战时即进行打击),在基辅级上事实上也搭载有反潜导弹发射系统,自身也可以完成对潜打击任务。
在掩护堡垒海域(事实上在后期掩护范围进一步扩大)时,编队的主要交战对象是美军的水面舰艇特混编队,在基辅级的时代,其任务更多的是驱散美军航空兵对潜艇的威胁,并利用远程反舰导弹将美军尽可能赶得离堡垒海域更远一些,这主要是受雅克-38的对空对海能力严重不足所限。相对而言,在对抗烈度更高的八十年代,1143.5是更符合苏联军方胃口的产品,苏-33能够在远程防空导弹射程之外为编队再增加一层更为可靠的防空杀伤边界,本身也作为远程反舰导弹发射平台能够参与对美军编队的齐射打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圣彼得堡航大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圣彼得堡航大怎么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