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书日本语学校 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书日本语学校 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人为什么要向唐朝学习?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在唐朝发展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南洋、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庭、***各地大小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和商人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经营中国的丝绸、瓷器及各种工艺产品。相比之下,有地理优势和进取精神的日本人更不会落后,为了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和文化制度,******才派大批使臣、学者到中国参观学习,在日本史书上遣唐使又称“西海使”或“入唐使”。
日本***对派遣遣唐使极为重视。所有使团人员均经精挑细选而出,凡人选使团者一概予以晋级,并赏赐衣物。日本遣唐使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当时经济文化主要是唐朝中世纪口流向日本.唐朝的工艺美术、生产技术、文史哲学、天文数学、建筑学、医药学、衣冠器物、典章制度等都陆续传到了日本,近几年来还曾在日本发现数万枚“***通宝”。日本受巾旧文化影响很深,至今,日本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占代文化痕迹。
日本向唐朝学习过程中,其中有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长安。不久,阿倍仲麻吕就入国子监学习,攻读《礼记》、《周礼》、《诗经》、《左传》等儒家经典,成绩优异,毕业后一举考中进士。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受到唐***的重视,他在唐生活了54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礼遇,先后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门下省左补阙、卫尉少卿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并辅佐太子硏习学冋。阿倍仲麻吕知识渊博,才华超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维交往密切,相互作诗唱和,感情深厚。阿倍仲麻吕虽然没能回国直接向日本人民传播中国文化,但由于他在唐朝的地位和影响,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也为其他许多日本留学生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
客观讲,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自古就有移植和模仿外来文化教育的传统。到奈良时代(710-794 年),日本通过移植和模仿中国文化形成了“唐风文化”,并在其后的平安时代(794-1192 年)前期迎来了“唐风一边倒”的唐风文化全盛期。但是平安时代中期以后,日本却在此前大规模移植、模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进行了消化、吸收和改造,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
日本的文明特质与中国大陆类型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陆文明类型,一般我们称之为封闭的东亚大陆农耕文明,日本文明则更多的是一个海洋性发散文明。日本自有统一的大和朝廷以后,跟中国交往史约有1400年。 公元600年,日本推古***时代,向隋朝派出了第一波遣隋使。而后,又在607年、608年、614年三次派来遣隋使。 公元607年和608年日本两次使节为小野妹子。隋也曾派使臣裴世清赴日。当时日本主政的圣德太子,派人来隋的意图学佛法,同时学习隋文化。但是日本使者给隋炀帝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称日本君主为“日出处天子”,称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隋炀帝看到后老大不高兴,对鸿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然后,60年后,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公元663年,唐朝、新罗联军与日本、百济联军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发生了一次水战。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日本完败,唐朝则确立了在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的霸主地位。 之后,日本人就真正意识到了与唐朝的差距,然后遣唐使一波波来了,学文化,学佛法,学典章制度,学城市规划。当时日本的奈良,几乎完全就是个复刻缩微版的唐长安城。整个奈良时代,从书法、诗词、城市、典章制度全是学的唐朝,所以日本的奈良时代也称之为“唐风时代”,这个是全方位的学习。遣唐使之后,在宋代,日本还是源源不断的有僧侣、学者、官员来中国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书日本语学校 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书日本语学校 怎么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