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庄小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庄小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科大毕业的明星?
庄小威,1***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
1991年19岁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
199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朱棣文。
2001年进入哈佛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5年被聘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6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并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
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庄小威主要研究工作为发展和使用单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成像技术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术,用以研究体外及活细胞中生物分子及其分子组装过程。
91年出生的美女博士李琳出任南方医科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大学,你怎么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称教授不能光说教授二字,一般还会加一个字称为“老教授”。所以大家普遍认为教授年龄都比较大。
可这位南方医科大学91年出生的美女,今年才芳龄28,就已经是教授、博导了,顿时就刷了屏。
我一个同学前一阵儿曾这么诉苦,他现在在一所211大学任教,职称是副教授。虽然早早就评上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但是人生总得有追求,总得进步吧?
他正在考虑如何更进一步,成为教授、博导。不过学校的要求,让他比较犯难,这个要求是硬性的:必须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哦,我想了想,也觉得挺难,哪有那么多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个要求听起来就很吓人了。
就像那个笑话说的,瓜太多,吃瓜群众都不够用了。同理,想评教授的人太多,国家级科研项目都不够用了。
所以,很多人即便是这辈子就定格在副教授,终其一生也评不上教授,也很正常。
这就要看人家牛X闪闪的履历了。
北大的硕博连读,硕博在读期间,就在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合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一项成果还获得了2015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奖。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时候打破“领子熬红了,头发熬白了”的职称评聘体系了!
教授,博导,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多数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最不济也得是个中年人,毕竟按照以前的职称晋升体制,资历还是很重要的。
大学职称不知道怎么样评聘,但是中小学职称评聘中,资历是一个硬性条件,比如二级未满五年不得评聘一级,一级未满五年不得评聘高级(本科以上学历可缩短一年),这样算来,中小学老师要评上副高职称,一般来说要,参加工作15年以上。当然这还是理想状态,因为副高职称僧多粥少,很多老师到退休也评不上副高。很多老师戏称为这是“领子熬红了,头发熬白了”。
资历不一定说明水平能力,但职称的初衷是为了说明水平和能力的,如果都论资排辈去评聘,那职称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很多年轻老师有水平,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没有资历,因此只能慢慢熬资历。
91年的教授,博导,让年轻老师看到了快速晋升职称的可能。
91年,到现在也不到30岁,能评上教授,博导,也算是火箭速度了。当然对于大学的职称评聘,我也是门外汉,但是30来岁的教授,博导还是非常罕见的。
这也让有才华的年轻老师看到了快速晋升职称的可能,虽说要***很难,但毕竟有了先例,有了这种迹象。为了照顾老同志,资历在职称评聘中占有一定比重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完全论资排辈,更不能以资历为障碍堵住有才华的年轻老师的上升空间。
总结语:职称评聘体制资历可以作为重要的加分条件,但是不宜成为硬性规定。毕竟职称的设立是为了优劳优得,体现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资历并不一定能说明能力,也不应该成为堵住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上升的绊脚石!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教授,博导,这是普通老师这一辈子奋斗的终极目标,不要说长江和院士,对普通老师来说,它们太遥远。普通人辛苦奋斗一辈子都未必得到的东西,北大美女博士李琳一毕业就得到了,而且看起来是那么轻松,叶秋想起了一句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没办法,天赋这个东西人和人差距就是这么大!
阴谋论者就不要发声了,李琳能获聘教授和博导,凭的可不是什么关系,是自己实打实的硬实力!李琳本科电子科大,毕业后进入北大医学部,五年读完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成果非常突出,在nature cell biology、cell、cell research上都发表过文章,这里面的cell可是和nature、science齐名的,号称cns,能在这上面发文章,大部分学校的教授都做不到,所以,凭这一篇文章给个教授完全没问题!而且,人家李琳这篇还不是普通的cell,还是封面文章,被评为2015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李琳,美貌与智慧并重,现为南方医科大基础医学院教授,为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师,为优秀学术骨干,叶秋期待她将来有更多的学术成果,因为现在教授、博导已经在手,她已经不需要为这些事情分心,相信南方医科大肯定会给她提供充沛的科研启动基金,91年出生的李琳现在才28,正是搞科研的黄金年龄,以她的天赋,沉下心来搞科研,未来成果不可***!
大家最熟悉的美女科学家就是清华颜宁,30岁博士毕业时也是直接被清华聘为教授、博导,她凭的同样是自己的硬实力,因为她获得的青年科学家奖,全球每年只评选五人!然后她一路开挂,杰青、长江、院士候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在昨天,又被评为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国家设立职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鼓励杰出人才脱颖而出,衡量一个人是否达到教授资格的绝不是他的年龄,而是他的学术成果!只要学术水平够了,年轻人才破格聘为教授非常正常,不需要他们从讲师、副教授一步步干起,高校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只有越来越多的颜宁、李琳脱颖而出,得到重用,我们的大学才有希望,我们的科研才有希望,国家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才有希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庄小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庄小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