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溪留学专业申请机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贵溪留学专业申请机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将领黄维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黄维教书的水平应该很厉害,属于是赵括那种类型的人才,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只要听过他讲兵法的人,就肯定觉得这个人是打仗的高手。
蒋介石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时期,蒋介石为了干一票狠的,他就把所剩的所有嫡系部队,编在了同一个兵团里了。
这个兵团就是大名鼎鼎的12兵团,人马正好也是12万。
当初12兵团组建好的时候,蒋介石就为找统帅大为头痛。论军事才能,肯定是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白崇禧不是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恰恰相反,他是蒋介石政治上的对手。
这么一支重要的军队,肯定是不能给白崇禧统领的。
白崇禧不行的话,胡琏其实也不错,但是,胡琏资历尚浅,若是让他带领12兵团,白崇禧首先就不服气。因为他们两个互相谁都不服谁,所以胡琏也不可以。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综合各方势力的矛盾,蒋介石选择了黄维。
黄埔一期出身的黄维,能进入黄埔军校是经方志敏安排经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介绍的,青年时期的黄维以共产主义为信仰。
个人认为,黄维的军事实战水平和军事理论素养在蒋军中皆属上乘,人品更没的说,是条好汉!他在双堆集的战败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失败,更多是他所属的集团政治上的失败。
电影《大决战》中的黄维
黄维是“小委员长”陈诚“土木工程系”的骨干成员,在28岁那年成为陈诚起家部队十一师的旅长,30岁接任陈诚成为十一师师长,34岁成为十八军军长。十八军是什么概念?你懂得。如果黄维军事素养不行,陈诚能让他当基本部队的军事主官?要知道军队就是陈诚这样的政客的第二生命!
让黄维打出声威的正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血战罗店”,在友军几乎崩溃的境况下,他以六十七师师长的身份率部死守罗店整整一周,连师部直属人员全都上了前线,战到最后全师只剩一千多人。黄维也正是在血战罗店后被提拔为王牌十八军军长,这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血战罗店士兵
随后黄维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家乡江西有力抗击了日军,粉碎了日军迂回德安的计划,为德安大捷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都说明,黄维还是很能打的。说他书呆子,一方面指他刚正耿直坚持原则;二是他确实军校读的多,搞军事教育也多。
黄维先后读了黄埔军校,陆军大学,还曾去往德国深造军事,兵书读的多。再者他1939年任中央陆军军校教育长;1944年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总监,蒋挂名总监;1947年还筹备创建了以西点军校为样板的新制军官学校,担任校长。
黄维是战犯中始终认错不认罪的人,被称为花岗石脑袋,在战犯管理所中几次重病被新中国人民***全力抢救,并且对他不强制不强加意识,他对***是服气的!说到军事水平,他脱离部队教书多年,但蒋介石还是让他当12兵团司令胡链当副手,可见蒋对他还是重视!在战犯管理所他的下属杨柏涛始终不理他,那就是双堆集的恩怨,廖运周(地下党)师的起义,和廖运周给黄维的突围计策导致了12兵团的失败!而扬柏涛的意见不被***纳。犹此看出黄维作为统帅似乎有些单纯!(他在战犯管理所要研究永动机,管理所给他提供了支持,研究永动机的人都很执着)突围中,胡链把新式的美制坦克让给了黄维,胡链乘坐老式坦克突围,结果黄的坦克抛锚他被俘虏了,胡链突围成功才有了后来的金门名将!
黄维,黄埔一期生,***陆军中将,第十二兵团司令,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5年,黄维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被赦,这位“书呆子”一样的兵团司令在特赦以后就一直沉迷于永动机的研究。黄维作为战士,他个人作战勇猛,敢打敢拼,作为将军,他就有一点墨守成规,在他的那些黄埔同学看来黄维是一位好学生,但并不是好将军,个人指挥水平在***阵营中大概就是中等。
抗日战争中黄维一步一步打出了自己的名声,1937年9月他担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一职参加了“淞沪会战”,并接受了最重要的“死守罗店”任务,这一仗是黄维的成名战,因为一仗打下来一个师连一个团的人都凑不齐,战况之严重可见一番,不过后来也有人说黄维这次战役指挥的比较呆板,所以得了“书呆子黄维”的称号。
淞沪会战以后黄维又率军参加了许多战役,武汉会战在马回岭伏击日军,1939年赴滇越边境驻防,率领54军抗击日军,1944年在日军的“一号作战”***行动后,蒋介石任命黄维培训一批军事学员做后备。
***中黄维曾率部赴台湾,后来又被派去了浙江余杭和绍兴地区。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由于廖运周的率部起义和黄维自己的呆板最终被***围困在双堆集,十二天以后黄维军团被基本剿灭,黄维本想乘坦克突围,没想到坦克中途出了故障,遂被***俘虏。
被俘虏以后的黄维一开始身体不好,后来经过医护人员的调理得到了根治,特赦以后他被安排在文史馆做馆员(基本上特赦战犯都是这样),还受到了陈赓等人的接见,黄维本人一直对永动机念念不忘,出狱以后也还在琢磨。“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我想如果在和平年代,黄维一定不会勉为其难的做一个将军,而是一位学者或者科学家。
黄维的军事水平,正道有余,应变不足,忠勇有余,诡谋不足,“书呆子”的称号非常合适。
黄维(1904-1989)作为黄埔一期生,从军二十余年,为人堂堂正正,铁面无私而又有些书呆子气。军事领域,黄维是一位正将,打仗勇猛,有条有理,但智谋并不是很出色。可以顽强坚决地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但是遇上更复杂的情况也可能应变失措。“书呆子”其实未必是个贬义词。
下面简单回顾下黄维的从军历程。
黄维是在方志敏的安排下进入黄埔一期的,曾参加北伐、东征,国共分裂后成为陈诚的嫡系,1932年担任18军11师31旅旅长,1933年升为11师副师长、师长,期间参加了对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
抗战爆发后,黄维任18军67师师长,在淞沪之战的罗店之战,面对日军猛攻,黄维坚守了一周,三个团长一死二重伤,指挥部的文员全部持枪上阵。此战充分看出黄维敢打硬仗的虎将本色。
1938年,黄维升调第十八军军长,在会战中与日军大战。1939年又任54军军长,在云南防范日军迂回。后因与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黄埔一期同学)矛盾,调任中将高参(其实就是闲居)。
1944年,黄维调任青年军编练副总监(总监罗卓英),主持工作一年多,编成青年军三个军,成为国府后期的精锐。1947年黄维又先后担任31军军长、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和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可以看出,黄维军事理论和事务性工作确实有一手,书呆子当校长也很合适。
1948年8月,***为了应对淮海大决战,匆忙建立了12兵团,汇集国军四个军精锐部队,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书呆子黄维被从校长宝座拉过来担任司令。副司令则是黄埔四期的胡琏。在淮海战役中,***虽然拥有优势兵力,但各部相互推诿,临敌踌躇,唯有黄维带着12兵团,一头从华中向徐州猛冲过去。当然,最终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遭到***围歼。
为此,12兵团的将领都骂黄维,说要是让胡琏带队,绝不会这样。这话说的没错,胡琏的特点就是滑头,行军缓慢而谨慎,换成胡琏带队,只怕等到淮海打完,12兵团还出不了华中剿总辖区呢。这样至少还能保住12兵团。
兵败如山倒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王耀武作战还是比较猴精的,1947年2月19日,当他判明南线欧震兵团所谓的“临沂大捷”明显是吹牛皮的时候,综合空军的侦察报告,未经请示老蒋和陈诚,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李仙洲兵团立即收缩的命令。如此,担任李兵团后卫的霍守义第12军一昼夜狂奔百余里,硬是逃出了华东野战军正在形成的合围圈。
粟裕将军后来也坦承,没想到王耀武会如此果断,否则是准备将李仙洲兵团70000多人一勺烩了的。结果不但第12军溜掉了,李仙洲带着两个主力军也就近缩进了莱芜城,所以莱芜战役开局很是不顺,不仅溜掉了三分之一的敌人,另外三分之二也无法在野战中加以围歼,搞不好就得进行艰苦的城市攻坚战。而关键时刻,王耀武却走出一招蠢棋,反而帮了华野大忙。
至2月20日的黄昏,华野已经完成了对莱芜城的战役合围,王耀武眼见李仙洲兵团主力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境。他考虑南线蒋军大部队距离太远,自己手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解围,为了防止华野顺势进攻济南,他决心让李仙洲冒险突围,以加强济南的防守兵力。为此,王耀武特派副参谋长携亲笔信飞赴南京,以便征得老蒋的同意,后者无可奈何也只能答应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溪留学专业申请机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溪留学专业申请机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